合肥

首页>地方频道>合肥>人文

漫步银屏,看合肥前世今生

 古色古香的走廊。

  古色古香的走廊。

  明代合肥别称为庐阳,昔“庐阳八景”(镇淮角韵、梵刹钟声、藏舟草色、教弩松荫、蜀山雪霁、淮浦春融、巢湖夜月、四顶朝霞),是合肥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景致,早在清代便颇负盛名。时光流转,二百年前流传一时的“庐阳八景”,早已物转星移,景随境迁。沧桑巨变,有的徒留陈迹,有的则经过开发整治,重放异彩。被誉为“瑶海生态历史第一文化街”的银屏步行街,通过规划改造,复建老合肥生活场景、市井雕塑等景观,浓缩了合肥当代、民国、清末时间轴,再现了古庐州“庐阳八景”的部分场景。今日,本报将推出“追忆古庐州”专题,带您一探时光荏苒。

  乡愁是什么?是余光中那“小小的邮票,矮矮的坟墓,浅浅的海峡”,是席慕蓉那“清远的笛声,模糊的怅惘,没有年轮的树”,抑或是三毛箱子里的那“三只扎成一团的牛铃”,没有任何铃铛发出的声音比它们更好听。对于生长在合肥这片土地上的50、60、70甚至80后来说,离开家后,乡愁就是巷口那高声叫卖酥糖的老奶奶,一条已经消失的小路,或是一座上学时必经的人行天桥。瑶海区沿河路边,有一条700多米的长巷,晚清的青砖黛瓦,民国景墙,庐阳八景,合肥特产,非遗文化依次从眼前掠过,置身于其中,犹如一场时空穿越之旅,让你重温合肥古今的点滴,享受城市里的慢生活。

  “淮浦春融”再现银屏街

  沿着淝滨路走到沿河路附近,银屏街街口的淮浦春融亭就映入眼帘。说起“淮浦春融”,老合肥人都不会陌生,庐阳八景是老合肥最具代表性的景致,它就是著名的庐阳八景之一。

  据记载,庐阳八景分别是蜀山雪霁、淮浦春融、镇淮角韵、梵刹钟声、藏舟草色、教弩松荫、巢湖夜月、四顶朝霞。

  而在银屏街上,当年的庐阳八景之一“淮浦春融”真实再现。明熊敬的《淮浦春融》中有云:碧波如练草如茵,万古长淮二月春。落尽桃花风力软,海潮先涌化龙鳞。“柳丝花片,春光动也;轻烟碧浪,春水生也;香车宝串,春人游也;故春不在城中而在水际也。”都是古人对这一独特美景的赞美。清朝年间,李鸿章在乡试途中,为了抒发思乡之情,还曾写过“帆影波痕淮浦月,马蹄草色蓟门霜。”

  可见,“淮浦春融”这一独特景致对于合肥人来说,就是乡愁的代表。

  “城东七子”带你畅游古街巷

  走在古色古香的老街道中,你能够切身感受到合肥百年来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积淀。优哉游哉地徜徉于这条长廊中,你会发现,还有一首首描述合肥的古诗刻在脚底。这些古诗就是来自合肥“城东七子”的杰作。

  “红豆已生徽雨后,绿笺犹贴小窗前,叮咛记取归来路,月在新秋第一圆”,这首来自城东七子赵席珍的诗流传至今,最后两句尤为抒发对家乡合肥的热爱与思念。

  “城东七子”分别是:张丙、卢先骆、赵席珍、王垿、吴克俊、蔡邦甸、戴鸿恩。其中张丙是位神童,13岁就写下辞赋《明远台怀古歌》;而卢先骆的《红楼梦竹枝词》,很可能就是红学研究的开山之作,蔡邦甸还是李鸿章的老师。

  清朝同治年间,合肥又出现了“庐州三怪”,徐子苓、朱景昭、王尚辰。庐州三怪,各有不同,徐子苓孤僻,朱景昭孤傲,王尚辰孤疯。传说当年蔡邦甸出了一幅上联“一轮明月”,李鸿章对出下联“万点红霞”,之后成为万人之上;徐子苓对出下联“两袖清风”,之后成为一代怪才。后来李鸿章迎接老师蔡邦甸进京,也留下尊师重教的一段佳话。

  老茶馆里“高谈阔论”

  旧时,合肥人总有结伴到茶馆喝茶的习俗,相传,清朝时的“城东七子”和“庐州三怪”都喜欢在茶馆品茗赋诗。文人墨客喜好在茶馆高谈阔论、针砭时弊,老百姓在此谈天说地、家长里短;发生纠纷的双方,也喜欢到茶馆来谈判和解,请其他茶客评理主持公道,最后由理亏的一方支付茶钱并赔礼道歉握手言和。

  既然是连接古往今来,银屏街上自然少不了这老茶馆的故事。在“淮浦春融”段落中,上下两层的老茶馆就矗立在这里。和往常一样,这里有安徽人最爱喝的黄山毛峰、太平猴魁,也有来自全国其他地方的上好茶叶。

  溯历史,觅记忆,这里就是银屏街,一个感受庐州传统生活,唤起古庐州记忆,感受乡愁的好地方。

声明:本媒体部分图片、文章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:025-84707368,广告合作:025-84708755。
10429
收藏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