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肥

首页>地方频道>合肥>人文

文化自信的“合肥表达”

 今年7月1日,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,文化自信,是更基础、更广泛、更深厚的自信。

 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,最终都会通过文化自信展示。一个城市同样如此。合肥,曾经的“江淮小邑”,现今的“大湖名城、创新高地”,又向世界展现怎样的文化自信?

  合肥文博会是一扇窗口。

  从2007年至今,合肥文博会已经走过九年,彰显了合肥“文化强市”的信心。

  自信来自文化传承

  改革与创新是合肥的“基因”,这个城市从来不缺乏令人惊异的创意以及实现这个创意的突破之举。

  合肥文博会即是一例。2007年,在《合肥市文化发展纲要》推出之际,结合文化会展风起云涌之势,合肥市委宣传部首创文化博览会。

  破冰之旅当然艰辛,架构不完善,但要素俱全;交易额难摆桌面,但货真价实。

  可贵之处在于,合肥文博会有一双发现的眼睛。它搜寻散落民间小巷的文化遗存,搭台演戏,展示于众。它把尚不起眼的文化新军带上阵来,参与竞争。

  这一做法一路沿袭,且年年出新。比如非遗,合肥文化的“化石”。从首届至上届,合肥文博会都为非遗辟出场地,展示绝活。现今,合肥非遗从“国字号”到“市级”,共计92项。

  自信在于推动发展

  文化的发展,随时代脉搏跳动。

  合肥没有躺在“徽文化”这块招牌下呼呼大睡。出版发行、广播影视、工艺品制造、文化旅游、创意设计、数字动漫、广告会展、娱乐休闲等一步步成为合肥文化产业支柱。

  2015年,合肥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超12.3%。增速的背后,是产业的强力推动。

  合肥文博会,为合肥文化产业发展支起风向标。

  前几届合肥文博会均主打“文化与创意”,彼时,合肥拿下“全国动漫产业基地”牌子,文博会抓住机遇,强势出招,动漫产业一时间炙手可热;第八届合肥文博会主打“文化与科技”,是年,合肥摘得“全国科技文化融合示范基地”称号,科技创新融入文化内涵,可谓相得益彰,如在国内外名声大噪的合肥机器人走上文博会舞台,业内“执牛耳者”讯飞语音也正是“文化+科技”的典范;第九届合肥文博会,主打“互联网+文化”,一步跃上最前沿,文化产品的“智能化”成为文博会最抢眼的风景。

  如今,合肥文化再启程,产业发展再突破,文博会又透露出合肥怎样的决策,传递怎样的讯号,值得期待。

  自信得益文化融合

  城市的文化打上自家烙印固然自豪,但绝不是自娱自乐。要走出去,为人共享。合肥企业多次参加深圳文博会,把合肥文化带出去。同时,又把其他地区的文化请进来,让这个城市的市民了解和欣赏。

  一进一出之间,文化即在融合、在交流。

  合肥文博会这个大舞台上,来自本土的、外地的,甚至境外的文化竞相争艳。

  邻省江西,自首届起,一届不落地参加合肥文博会,闻名于世的景德镇“陶文化”越来越为合肥人熟知并喜爱;宝岛台湾,同样年年赴约,且阵容越来越大,门类越来越齐全,独特的当地风情、创意文化别具一格。

  合肥文博会也越来越有“国际范”。据不完全统计,文博会举办至今,已有超过50多个国家或地区组团来肥,地跨亚、欧、非洲及拉美,在展会上展示交易文化产品数万种。

  作为“一带一路”节点城市,合肥张开双臂拥抱世界。“文博会上的国际舞台将会越来越大。”主办方表示。

  自信源自群众拥护

  文化的发展,根本目的是服务于民。合肥文博会,正是秉承这一宗旨,搭建起一个让文化走近群众,让群众享受文化的平台。

  提品位。只有质量上乘、品位俱佳的文化产品,才能走上合肥文博会的舞台。特别是每年展会举办的工艺美术大赛,更是云集国内巨匠大师,携精品力作前来,提升了展会品位,更让百姓受益。

  降价格。展会不仅是“展”,更要让文化产品走进人们生活,为人民服务。为此,“买得起、用得起”成为一项基本要求。文博会上,“让利”成为关键词。据不完全统计,降价幅度平均在15%以上,更有众多好戏免费看,好礼免费送。开门办展会,就是把更多的实惠让于群众。

  近距离。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是文博会的宗旨。那些平时难得一见的文化精品,从千里之外,甚至漂洋过海来到合肥,来到合肥百姓身边。

声明:本媒体部分图片、文章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:025-84707368,广告合作:025-84708755。
1650
收藏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