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肥

首页>地方频道>合肥>人文

合肥肥东文化惠民做出大文章

 

   肥东“全民文化月”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, “全民文化月”的连续开展,使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拔节而出,成为传承和保护地方文化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。肥东县先后被授予“中国散文之乡”、“安徽省庐剧之乡”、“安徽省诗歌之乡”、“安徽省民间文艺之乡”等多项荣誉称号,成为“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”之一。日前,肥东“全民文化月”活动被省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典型向全省推介。

    群众文艺创作激情得到极大点燃

    “全民文化月”的创办,激发了农民群众参与的热情,拓展了乡村文化事业的发展空间,很多地方出现了“百姓参演、村干助阵、全村喝彩”的盛况。张集乡黄疃村的蔡善美是一个年近七旬的家庭妇女,她在村里的老年民间艺术演出队里,既当演员,又当主创,创作出许多朗朗上口、通俗易懂、寓教于乐的文艺作品,深受群众欢迎。

    各类文艺队伍得到迅速壮大

    由于注重让群众登台唱主角、当明星,连续四届活动近千场演出,促进了民间文艺人才队伍井喷式发展。原本散落在农村的文艺人才和文艺爱好者摇身变为“草根明星”,各种类型的文化队伍也开始活跃壮大起来,全县涌现出千余名农村文艺人才和300余支乡村文化队伍。其中,福缘舞蹈队、秋之韵舞蹈队、撮镇农民乐队、响导乡唢呐队等一批业余演出团队水平高、阵容强,产生了广泛影响。

    文明新风得到有效传播

    一些民间文化能人以家乡变化、真人真事为题材,创作出一大批宣传党的惠民政策、普及法律法规、倡导文明和谐的戏剧、小品、诗词、歌舞,播下了文明种子,换来了和谐乡风。不少乡镇干部反映,开展“全民文化月”以来,他们明显感受到农民群众对党的政策熟悉了,计生、民政等工作落实容易了,信访、司法等工作压力减轻了。

    优秀文化遗产得到积极传承

    “全民文化月”活动的开展使一大批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有了展示才艺的大舞台,很多曾濒临失传的地方特色文化,在新内容、新形式的推动下,焕发出新的活力,重新赢得了人们的喜爱。传统的庐剧重现生机,大邵洋蛇、肥东门歌、大鼓书等国家级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重放异彩,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学习传承。

声明:本媒体部分图片、文章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:025-84707368,广告合作:025-84708755。
10961
收藏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