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

首页>文化>文创

三大文创“新动作” 展览主力带来的“硬货”

   北京中华世纪坛一楼专题展厅内,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布展。尽管布展还未完成,但走进其中已能强烈感受到被大熊猫“滚滚”包围的氛围。

  8月21日,“熊猫文化世界共享”首届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系列活动之一的“熊猫中国·四川主题展”将在此拉开帷幕,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该展览的支持单位。

  就在19日,一支由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主任张志和率领的“基地小分队”整装待发,准备于次日前往北京。不只是四川主题展,此次大熊猫国际文化周上,“熊猫中国·四川之夜”、电影展映等活动中,成都大熊猫基地都可谓主力。“这次,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大熊猫国际文化周上的展示将精彩多多。”张志和说。□本报记者冉倩婷雷倢

  携顶尖科研技术亮相

  8月19日下午,在紧张布展中的“熊猫中国·四川主题展”现场可以看到,展区样貌已基本成型,随处都是憨态可掬的“滚滚”们。

  主题展分为“我们在这里出生”“我们在这里发现”“我们从这里出发”“我们在这里回归”“我们在这里生活”几大板块,分别展示四川大熊猫生态、科研,四川大熊猫发现历史回溯,大熊猫对四川精神气质传播的承载,四川对大熊猫的保护以及四川生态旅游,大熊猫与川人的关系等内容。而作为支持单位,成都大熊猫基地为这次主题展带来了扎扎实实的“硬货”。特别是在展现大熊猫生态、科研的“我们在这里出生”板块,观众可以了解大熊猫生命的奥秘,借助图文形式,形象直观地看到大熊猫怀孕、产仔、育幼的过程。

  张志和介绍,从1972年开始,中国大熊猫陆续出访美国、日本、英国、法国等国,无论是中方还是外方,都希望这些大熊猫能得益于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,在人工圈养条件下顺利繁育后代,“孰料,希望年年落空。”

  “圈养大熊猫人工繁育存在‘三难’,即配种难、怀孕难、育幼难,这‘三难’一直困扰着中外科学工作者。”张志和说,通过几十年的努力,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先后解决了诸如大熊猫出血性肠炎防治、精液冷冻、人工授精、双胞胎育幼及亲仔鉴定等众多关键性技术难题,并通过各项科研成果转化应用,极大提高了大熊猫饲养繁育水平,“基地的大熊猫也从最初的6只,到2017年12月的184只,成为全球最大的大熊猫人工繁育迁地种群,展现了成都和四川在大熊猫保护工作上所作的重大贡献。”

  这些顶尖科研技术,也将在“我们在这里出生”板块中展现。

  三大文创“新动作”

  除了极为亮眼的科研技术成果,在“熊猫中国·四川主题展”上,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“网红大熊猫”也将以“视频+图文”的方式出现在粉丝们眼前。

  “更有现场直播哦!”基地工作人员介绍,届时,熊猫频道将以直播和点播等方式展示基地大熊猫们的日常生活。

  在电影展映活动中,影城将用美陈的方式对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提供的宣传画册、礼品、徽章、帽子、票根等大熊猫元素的文创礼品进行展示。“活动期间购票观影及参加影城活动的观众可以获得礼品。”主办方介绍。

  “通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尝试,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与众多优秀企业、组织、艺术家开展合作,在音乐、出版、影视、舞台剧、文化艺术展览及互联网社交媒体的传播、公共空间的大熊猫文化建设等文化领域初露锋芒。”张志和说,这些成果也将在大熊猫国际文化周上择优呈现。

  据了解,目前,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正计划在文化领域发起三大“新动作”——

  今年起开展中国大熊猫的全球巡展,主要面向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,计划在5年内走遍20个国家和地区,覆盖1500万受众;

  与咪咕文化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,首期合作开发大熊猫IP形象及相关产业,并举办成都国际熊猫音乐节;

  与腾讯开展合作。8月17日,国内首家“熊猫国际艺术中心”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正式开馆,吸引全球目光。同时,腾讯宣布认养基地一只出生于今年6月16日的雄性大熊猫,并为其取名“耀耀”。张志和介绍,这项合作,拟将在该公司的拳头产品中植入大熊猫元素,形成推广合力。

  “这些新的探索,也将在这次大熊猫国际文化周上向大家介绍。”张志和说。

声明:本媒体部分图片、文章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:025-84707368,广告合作:025-84708755。
9931
收藏
分享